


在昨日举行的2018国际城市管理(青岛)年会平行论坛上,近20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与城市治理工作者,围绕城市治理的前沿问题,从城市生长力品牌、智慧社区、智能交通、大数据等层面,分享了他们的深度思考和多向度探索。
北京世纪非凡城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汪碧刚:
让“人”回到城市治理的中心
我国城市治理有三个重点——服务、共享、融合。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更注重互动,城市治理应当从网格化管理转为网格化服务。再谈谈“共享”,城市治理不但要体现工具化共享和信息化共享,更重要的要突出价值共享。在“融合”这个维度,要促进城市居民之间观念的融合,以及新旧体制之间的融合,这是破解城市碎片化的唯一出路。
美国奥斯汀市项目管理经理主管刘月皎:
用未来的眼光设计城市交通
奥斯汀是得克萨斯州的首府,每25年人口就会翻一番,人口增长加重了交通拥挤,奥斯汀决定用塑造未来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2年,奥斯汀市议会通过了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法案,叫《想象奥斯汀》,通过这个规划给大家提供一个框架,鼓励市民想象奥斯汀在未来30年的样子,交通是其中一项内容。我们听取了很多市民的意见,制定出奥斯汀交通战略计划,根据市民对未来的想象,这个计划设计了一个智能交通发展图,涉及到共享交通、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和技术、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明洋:
价值观是城市品牌的逻辑起点
基本城市生长力的考虑,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有品牌,而城市价值观是一个城市品牌重要的逻辑起点。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城市发展的模式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一个适应新时代特征的新的城市价值观。
从品牌的角度来讲,城市治理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城市生长中所需要的健康度,这个概念叫“城市健康”。城市治理就是给城市健康做体检,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一样,要给它不断地修剪树枝。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