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省物价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降低整合曲阜“三孔”等景区门票价格,其中,“三孔”景区联票价格由每张150元降为140元,并实施“三孔+ X”四种新联票,自2018年6月1日起执行。
本报就此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王晨光对话,进行了相关解读。
相关部门认为这次曲阜“三孔”景区的降价举措,是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如何看待这次降价的意义?
王晨光:曲阜“三孔”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整合旅游资源推出旅游套餐,不管从山东来看,还是从全国来看,都具有标杆意义。首先,这是响应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号召的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第二,包括“一票多日游”套餐组合在内的价格管理创新,也是一种开拓性的表现。首先应该高度评价这次门票调整和旅游资源的整合。
在肯定其进步意义的前提下,也有市民提出,与西湖景区免费相比,“三孔”景区联票价格由每张150元降为140元,降幅似乎还是不够大。如何看待这种对比?
王晨光:
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来看。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与整个经济生态密不可分,公益性景区的定价也与历史文化及观赏价值、建设和养护成本、财政拨款情况等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以西湖来类比“三孔”。首先,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了政府的公益性投入,其旅游市场呈多元业态发展,产业链相对成熟。同时,相比于西湖,曲阜“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文物保护的属性和成本都更高,在旅游市场化不足以覆盖养护成本的现实情况下,综合考量地方财政能力和景区的保护开发,适度降价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率的举措。
“三孔”景区降价在具有开创性的同时,总体而言是积极稳妥的。
山东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景区逐步推行免费开放,不能免费开放的,能降低门票价格的尽量降低价格。如何看待有条件的景区免费开放?
王晨光:
要考虑惠民便民,但也不能单纯就价格去谈。比如就一些特殊景区来说,也不能说免费就是进步,收费就是退步,因为在一定情况下,收费的门槛本身也是一种保护,要考虑资源的承载力。
从长远来看,降低门票价格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免费开放和尽量降低价格,放在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背景下,放在山东引导形成“全域游”、“深度游”格局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三孔”降价,适度其实更有效率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