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医院内肿瘤病房床位紧张,走廊也摆满了临时床位。(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4月14日上午,随着一声令下,一位年过花甲的香港老人与数十位马拉松爱好者共同起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这位老人要跑遍全山东,全程1200多公里。他名叫刘宏章,并不是一位普通的马拉松爱好者。2016年,他被确诊患有前列腺癌。而坚强的他并未放弃生的希望,他要通过马拉松的方式“拯救”自己、感动癌友。 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也就是说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其中肺癌位列发病率首位。恶性肿瘤高发的原因是什么?肿瘤患者怎样治疗才能有的放矢?民间流传的“心情疗法”是否靠谱?普通人又如何“防癌上身”呢?“小包总”的心愿 用歌声感染癌友
我们先从刘宏章说起。这位香港老人,是一位“资深社工”,2014年起,他就来到济南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老刘坦承,在2016年被确诊患有前列腺癌之后,他也饱受煎熬。不过,老刘却不愿意在癌症的泥潭中沉溺下去,偶然参加“小小环港慈善跑-2017”活动之后,他决定以“跑步”的形式拯救自己,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他选择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山东,开始了“环鲁跑慈善行”。胡先生是老刘在济南的“队友”之一,老刘的乐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他的话说,老刘要通过这种方式“燃烧自己,感染别人”。 我们再将镜头转向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这是济南当地的市级肿瘤医院。4月17日下午,记者在该院见到了37岁的市民包全麟。微胖的身材、黑亮的短发、炯炯有神的双眸,让你很难将他和“癌症”联想在一起。但他确实是一位刚刚做完手术的癌症患者。“在那‘荷花’盛开的地方”……没有寒暄与介绍,他的歌声很嘹亮。“我就是喜欢唱歌!”包全麟说,他在2016年之前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他尤其喜欢用歌声与外地甚至外国乘客交流,用自己改编的歌唱出济南的美。可惜的是,他的命运在2016年时彻底被改写了。 “我先是腹痛,然后便血,接着就在市三院查出了结肠癌。”他说,诊断结果出来的那一周,自己几乎崩溃了。“我的体重是230斤,6天时间内骤减了16斤。我陷入了绝望之中。”包全麟称自己是个率性、开朗的人,所以坏心情只持续了一周的时间。成功的手术以及后续治疗让他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我知道癌细胞是最害怕好心情的,我偏要让它‘不痛快’,我天天高高兴兴的,去唱歌、去聊天,我要用好心情‘杀死它’!” 如今的包全麟,已经摆脱了肿瘤带给他的阴霾,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之中。“我刚从西藏回来,爬上了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我被那里孩子清澈的眼睛深深震撼了。下半年,我要联系一些好心人,再去西藏做公益,让那里的孩子们有棉衣穿,有学上。” 记者从该院肿瘤放疗科的护士们那里获悉,她们都私下称呼包全麟为“小包总”。一位护士说:“前一阵我们特爱看电视剧《欢乐颂》,感觉包老师的气质、精神状态特别像里面的角色‘小包总’。现在,他经常回到医院,给病友们排解心中的郁闷,是我们‘不在编的心理医生’。”医生的心里话 没必要“谈癌色变”
癌症究竟有多可怕?癌症真的是“绝症”吗?
据国内权威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姜玉华告诉记者,现在全国范围内,癌症已经成为致死率前三位的疾病之一。肺癌、胃癌则成为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前两种癌症。其中,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虽然女性发病率第一位是乳腺癌,但肺癌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姜玉华说,由于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以及二手烟危害,肺癌成为第一高发的肿瘤疾病。而食物被污染、生活压力增大、吃饭不规律让胃癌的发病率紧随其后。 姜玉华从事癌症诊疗工作已经20余年,他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国内的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癌症治疗技术也有了质的提升。所以,癌症患者也完全没有必要“谈癌色变”。他说:“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都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其中,放疗技术的推广,证明了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只要做好早期筛查、认真治疗,肿瘤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姜玉华用一个病例来向记者证明自己的观点。王平(化名)是一位50多岁的颈椎骨肿瘤患者,2014年时来向姜玉华求诊。“他刚来的时候,只能用手扶着头走路。经过靶向治疗和放疗之后,已经消除了肿瘤,现在平安度过第5个年头,非常健康。”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无疑是一棵“救命稻草”。市三院肿瘤放疗科副主任医师马敏说,不可否认,进口抗癌药药效好,但动辄成千上万元,且不在医保范围内,这让许多癌症患者“望药兴叹”。她说,近年来不少国产抗癌药物在药效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有专家认为,进口抗癌药零关税,药价降幅至少20%。不但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效果上也会更好一些。这同时也会增加国内制药的竞争压力,促进国产药业的发展。癌细胞有话说 我最怕早筛和“好心情”
马敏是一位中医专家,她认为,一个好的心态,对于治疗癌症“很有必要”。包全麟之所以成为“癌友焦点”,还是因为他的“乐天派”性格。马敏说:“好心情是癌细胞的‘王牌杀手’,中医学对这个说法也有诠释。中医认为,人体要‘扶正气’,正气足身体才能好。那么,‘气’是走肝经的,如果生气、郁闷,肝气就会郁结,正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循环,这是癌细胞最喜欢的生存环境。”她表示,西医治疗癌症的手段包括靶向治疗、放疗、化疗、手术、介入等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介入也为提高癌症的治疗成功率增加了“砝码”。“我们医生本职工作是做好治疗,剩下的就要靠患者自己的‘救赎’了。”马敏说,病人如果不幸患上癌症,首先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以“重生的视角”看待问题。 根据经验,姜玉华认为,市民一定要喝健康的水,不要暴饮暴食或者饮食不规律,少食油炸、麻辣、腌制食物,减少不健康食物对身体的刺激。除了以上观点,马敏还认为,适当锻炼身体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癌细胞理想的生存环境是乏氧状态,因此有氧运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复制和转移。快走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些人可能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不适合跑步,快走则适合绝大多数人。锻炼到轻微出汗,肌肉有轻微疲累感最好。” 马敏表示,早筛工作对于癌症治疗非常关键。“日本是胃癌高发国家,但他们的早筛工作非常专业,胃镜检查很普遍,这样就可以将肿瘤扼杀在早期阶段。他们的胃癌死亡率也很低,这充分体现了早筛的作用。”她说,国人要改变以往“讳疾忌医”的态度,把查体当做一件正常的事,有病就治,才能让癌症远离我们身边。 (本报记者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