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聚焦
山大声音
视频新闻
媒体链接
媒体聚焦
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大学生爱读什么书?
发布时间:2018-04-26 02:33:10
发布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朱士娟
□本报记者 朱士娟
有人说大学时代最适合读书,因为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大把可以随心所欲安排的时间,而且每所大学都有一座图书馆,藏着一辈子都看不完的书。而在数字化阅读、碎片式阅读蔚然成风的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他们最爱读的书又有哪些?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驻济高校纷纷公开上一年度借阅大数据。
山大很学霸
“习题集”非文学类排名第二
根据山东大学图书馆统计,该校全年入馆读者3465879人次,全年借阅547140册,全年人均借阅14.9册。
该校按文学类图书和非文学类图书分别排出了借阅排行TOP10。文学类图书借阅排行榜中,书籍《冰与火之歌》位居榜首,年借阅次数达385次;其次是《藏地密码》,年借阅次数196次;排在第三位的是《大秦帝国》,年借阅次数190次;另外,《你好,旧时光》《天龙八部》《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等也入列。
而在非文学类借阅排行榜中,《明朝那些事儿》位居榜首,年借阅次数454次;排在第二位的竟然是一个习题集——《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年借阅次数106次;排在第三位的是《深夜食堂》,年借阅次数达100次;另外,《毛泽东选集》《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习题精选精解》《固态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剑桥雅思真题精讲》等专业或习题集也进入前10。
山师大文艺范
借阅前10名均为文学类书籍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发布了2017年度借阅大数据,据统计,该图书馆2017年度共借还纸质图书792243册,平均每月借还66020册,日均借还2173册。值得注意的是,该校移动图书馆访问量持续上升,2017年度达到16167095次。
从院系看,该校文学院的学生最爱“泡”图书馆,2017年度该院学生入馆次数达261497次,人均入馆82次;其次是生命科学院,入馆次数达248588次,人均入馆88次。从借阅图书排行榜看,前十名全部被文学类书籍占去,其中,排在第一名的是《许三观卖血记》,年度借阅292次;其次是《活着》,年度借阅277次;排在第三位的是《追风筝的人》,年度借阅259次。
“90后”书虫一年啃262本书
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各大高校铺开。当天上午,在山东师范大学第七届读书节开幕仪式上,2017年度“师大书虫”揭晓。来自该校文学院的研二学生魏创世以一年借阅262本书籍的“战绩”领先,成为该校“读书达人”,这已是他在校期间第三次摘得此称号。平均每年借阅量都在200本以上,每两天就能读完一本书,1993年出生的魏创世因为酷爱读书,被身边同学称作“书痴”。
一年借阅262本书平均1天半读完一本
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不出意外,在山师大图书馆准能找到魏创世。已经上研二的他,绝大多数时间都会泡在图书馆,他很享受这种徜徉书海的感觉。从2012年开始,每年世界读书日,山师大都会举办读书节,并授予当年度读者排行榜前10名的学生“师大书虫TOP10”称号。
魏创世在大三、大四以借阅量第一的“战绩”连续摘得两届“师大书虫TOP1”,在该校刚刚公布的2017年度读者排行榜中,魏创世再次登上榜首,2017年度他的借阅量是262本。在他的借阅书单中,记者注意到,除了文学类专业书籍外,他还大量涉猎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书籍。
据统计,魏创世在2017年平均不到1天半就能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速度,他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我并不是所有书籍都精读,而是精读与泛读结合,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这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魏创世告诉记者,凡是经典书籍他必仔细阅读,比如《史记》《论语》《老子》等他都读了不止一遍。而262本借阅量并不是他一年读书量的全部,除了到图书馆借书,他平时还从生活费中节省一部分钱用来买书,平均每年买书的花费就在2000元左右。
记者在他宿舍的书桌上看到,几乎所有空间都被书籍占去了,粗略统计了下,他宿舍里的藏书就达200多本。有些书籍宿舍放不开了,他就运回了老家。
用脚步丈量天下是“书痴”但不是“书呆子”
如今,阅读已成为魏创世生命的一部分,即使在临睡前,他也要读上几页才行。
魏创世告诉记者,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阅读,他的启蒙导师就是自己的大伯。魏创世出身农村,大伯是他家族中靠读书跳出“农门”的第一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伯一直是榜样,至今他仍清晰地记着奶奶给他讲述的当年大伯用身上仅有的8块钱购买书籍《金光大道》的故事。
他还有一个阅读习惯,那就是写读书笔记,起初写在笔记本上,后来写在手机备忘录里,多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酷爱读书,魏创世被身边很多人称为“书痴”,但他并不是一位“书呆子”。他坚信“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所以每到假期,他总会收拾行囊到祖国各地转转,如今,湖北、湖南、江苏、北京、上海以及山东绝大多数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每一次,他并非走马观花式旅行,而都是带有一定主题或目的性。比如,到北京,他会到鲁迅纪念馆转转,到西安,他会去碑林看看。现在他正积极准备毕业论文,读书时间被压缩,但他不会放弃读书的习惯,只要有闲暇,一定会捧起书本。他说:读书之于他的意义就是让他学会了沉思生活。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80426/1725552.shtml
上一篇:
莱芜助力省健康状况课题研究
下一篇:
在齐鲁医院 人人都是急救员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