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报5月7日讯(记者 陈彤彤) 今天,山东大学晶体楼为蒋民华院士布置的吊唁厅,全天开放。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来寄托对蒋老的哀思之情。众多政府部门、高校、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通过唁电形式,表达了对蒋老离世的追思。
下午4点,吊唁厅内哀乐低缓,蒋民华院士微笑的照片悬挂正中,斯人已去,思念长留。一队山大学子从厅内走出,他们中有的是因听过蒋老的课而赶来,有的是因仰慕蒋老的学识而来。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是自发地赶来参加悼念,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术大家”致敬。
在悼念的人群中,有很多蒋民华院士的生前好友、同事。曾与蒋老共事的退休研究员葛允江对老友的故去而惋惜不已。他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与蒋老一同疗养的过程中,蒋老就透露,因为血液黏稠,他的血液隔段时间就需稀释。“千万要好好休息啊。”葛允江说,当时他就曾劝蒋老,把工作放一放。但蒋民华说,他不能停下工作,“很多工作都需要我亲自去做,没有时间休息啊。”正是基于对老友的敬佩与惋惜,在得知蒋老去世的消息后,74岁的葛允江第一时间赶到了吊唁厅。
吊唁厅内摆放着很多花篮。其中,既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的,也有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部门的。在一处角落,“蒋民华院士千古富士康郭台铭”字样的花篮,也静静摆放着。记者了解到,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得知蒋民华院士去世消息后,也第一时间隔海寄托了哀思。
说到郭台铭与蒋民华的友谊,担任蒋民华助手26年、山大晶体材料研究所前所长王继扬最有发言权。王继扬说,单晶硅是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材料,晶体研究在计算机的研发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0年开始,郭台铭开始关注晶体材料研究,并将无偿投资科研的目光投向大陆。
与此同时,作为山大晶体研究科研带头人,并建设起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蒋民华,也与郭台铭结识。凭借高端的技术与实力,郭台铭总共为山东大学晶体科研捐赠4000万元研究经费,并就此命名“凤凰计划”,希望借此助推中国晶体研究的发展。借助这些科研经费,山东大学的晶体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记者还获知,还有众多从事科研工作的老科学家,将集体从北京出发赶到济南,参加明天举行的蒋民华院士遗体告别仪式,送蒋老“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