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重“痕”轻“绩”,如何推动基层治理脱“虚”向“实”

发布时间:2024-03-28 16:28:18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马明冲

一些基层干部为应对名目繁多和不切实际的督查检查,迫不得已加班加点“造痕迹”“凑业绩”,出现以“精致形式主义”的做法应付形式主义的问题。

在基层治理向服务要效能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形式、轻实效”倾向,导致出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脱嵌”“两张皮”的现象。

推动基层治理脱“虚”向“实”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提质增效,才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力戒“表”“面”功夫

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留痕主义是长期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亦是基层治理服务转型优化升级的巨大障碍。一是要克服文山会海式的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和部门改头换面、明减实增,以会套会、陪同开会的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同时,层出不穷的政务小程序和公众号使得广大基层干部在完成“留痕任务”中身心俱疲。二是要克服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干部为应对名目繁多和不切实际的督查检查,迫不得已加班加点“造痕迹”“凑业绩”,出现以“精致形式主义”的做法应付形式主义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重“痕”轻“绩”的方向偏差,乐于用痕迹包装政绩,爱摆花架子,热衷搞仪式。三是要克服事务性的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干部整日埋头杂乱无章、劳而无功的琐碎性事务工作,看似“勤勤恳恳”,实则“一事无成”,还有一些干部靠“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精致务虚、无暇务实。

要彻底摒弃官僚主义。在基层治理向服务要效能的过程中,“官本位”与“唯上”的官僚文化是深刻影响着广大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桎梏。一是要彻底摒弃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式的官僚主义,一些基层干部每天把“讲政治”挂在嘴边,但在现实工作中却以“官老爷”做派示人,注重摆阔气、耍官威、讲排场,大搞“家长制、一言堂”,要求下属绝对服从,从根子上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二是要彻底摒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式的官僚主义,一些基层干部以官自居,对群众呼声麻木不仁,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冷暖袖手旁观,不愿同群众打交道、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在为民服务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三是要彻底摒弃工作敷衍、推卸责任式的官僚主义,一些基层干部将争取更高的官级和获取更多的特权奉为圭臬,工作中只想当“太平官”,妄想“一身轻”,遇事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问题,企图通过“责任甩锅”的方式推卸责任。

要努力避免党建悬浮化。在基层治理向服务要效能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形式、轻实效”倾向,导致出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脱嵌”“两张皮”的现象。一是要避免引领作用“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制度形同虚设、沦为摆设,缺乏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一些基层党委缺乏“四个意识”,落实上级决策不到位、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平衡、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现象。二是要避免创新工作“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过于强调形式上的“伪创新”,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使创新工作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严重制约着基层治理的深度、力度与效度,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要避免队伍建设“软化”,有的党员在思想上对组织的认同度低,缺乏党员意识、忘却党员身份;有的党员政治素质较低、能力本领不足、斗争精神薄弱,责任感、使命感不强。

要有效防止“数字技术滥用”。在基层治理向服务要效能的过程中,要避免数字技术的不当运用导致“数字负担”“技术负能”等问题。一是要防止数字公共产品的滥用,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在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疏于对数字技术可能被滥用的风险及其社会后果的统筹考量,导致数字公共产品被不法分子变相或恶意使用,严重损害了基层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二是要防止数字治理资源的滥用,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境下,形成了独立一套、各自开发、盲目投入的现象,重复开发的政务小程序、信息系统以及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着功能雷同、标准不一、联通缺失等问题,同时有些基层政府和部门片面追求高大上,打造的政务软件虽然包罗万象,但是实际难以驾驭,严重脱离了现实需求,最终沦为“秀场工程”“交钥匙工程”,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三是要防止数字形式主义的蔓延,一些基层部门在利用数字技术时“穿新鞋走老路”,以打折扣、钻空子、搞变通的做法改换工作形式和真实内容,致使广大基层干部依旧案牍劳形,基层减负在偏离实际的“数字变通”中大打折扣。

多维实干赋能基层治理

大兴实干之风,切实提升基层年轻干部的“政治三力”。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迫切要求广大基层年轻干部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三力”,在担当实干中服务群众和发展自己。一是提高“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政治判断力,广大基层年轻干部要善于科学把握基层治理中的形势变化,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的能力,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提高“学深悟透、学用结合”的政治领悟力,广大基层年轻干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见微知著、灵活应变的能力,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解读和贯彻国家政策规划和安排,推动基层治理服务长效发展。三是提高“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政治执行力,广大基层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底线思维化解风险、以问题导向破解难题,以狠抓落实提升执行效果,做到明责于心、扛责于肩、践责于行,用扎实的工作、辛勤的努力回答好“责任之问”,用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强化制度赋权,坚持构建“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聚合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动能,最大程度发挥自治管理、法治约束、德治引领的效用功能,是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以自治为基,既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贯穿至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也要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消除治理机制与治理环境不适应、行政性强与自治性弱等弊端,不断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二是坚持以法治为纲,既要加快形成规范有序、权责清晰的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也要严格依法治理基层事务,大力整治思想上法治意识薄弱,行动上依法办事不严,制度上依法监督缺位的不良现象,着力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根基。三是坚持以德治为先,既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建立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德治建设体系,修订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行为准则,以具有强大约束力的道德规范纠治基层治理服务中的道德失范,也要注重发挥德治特有的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作用,引导广大人民自觉坚守道德底线,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向纵深化发展。

推进数字赋能,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基层治理数字化是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创新基层治理的必要举措,也是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一是推进数字赋能党建工作,通过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延伸党建触角、拓展党建载体、丰富党建形式,稳步推进党员队伍管理数字化、密切联系群众网络化、全面从严治党智能化,能够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组织动员力、肌体免疫力,更好地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基层治理服务效能。二是推进数字赋能公共服务,通过构建以人为本、惠及群众的新型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构起“网格化+数字化”的新型智慧管理模式,持续深化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可以助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群众,为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为优质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三是推进数字赋能政府治理,通过以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契机,加快建立科层制与扁平化相融合的网络型政府组织结构,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常态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快速响应机制,构建立体全息、深度协同、安全发展的“云上数字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务数据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确保政令流转的通畅有效,切实提升政府治理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